酒,是一种文化。自古至今,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王孙贵胄,酒,都是表达情感,宣泄心情的好东西。自古就有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但是,在服药期间要坚决和酒说“NO!”因为许多药物的成分与酒精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一些并发症,严重的可能出现休克。
第一类、头孢类+酒=毒药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体内先转化成乙醛,继而在酶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会抑制乙醛继续转化排出,乙醛积蓄过多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视觉模糊、腹痛、腹泻、气急、出汗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心衰、心肌梗死、休克等严重症状。用药者饮酒后5-10分钟即可发病,反应持续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那么,饮酒后吃药,到底间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一项调查分析显示:饮酒后5天之内的人,吃头孢类抗生素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喝酒6天以后,再服药,是安全的。当然,具体跟个人体质有关系。
第二类、安眠药+酒=致命组合
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三唑仑、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两者合一可产生双重刺激,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第三类、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血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可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增强降压药的效果,引起头痛,甚至休克。部分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复方双肼屈嗪与酒精合用也可能会使血压急剧升高。
第四类、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优降糖、降糖灵、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因为酒精具有增强这些药效的作用,两者相遇,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第五类、感冒药+酒=肝衰竭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过量饮酒时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第六类、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苯海拉明(强太敏)、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尤其对于驾驶车辆、从事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人员。
由此可见,其实很多药物与酒都是水火不容的,要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饮酒就不要吃药,吃药就不要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