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盘点2017年度中医药十大热点舆情

2018-01-03 13:54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2017年,《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共监测到超380万条中医药相关信息,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中医药舆情事件。

  1 含马兜铃酸中药致肝癌事件

  10月18日,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刊发了一篇研究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肝癌相关性的论文。文章认为,马兜铃酸广泛涉及我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肝癌发生,提示马兜铃酸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此论文一出,便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及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点评:该文章并没有提供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仅仅提供了一种间接的线索,不足以说明其观点。事实上,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乙肝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原因,而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尚缺乏直接证据。

  我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调整相关药材使用部位等。专家表示,一些中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这确实值得警惕,但不必感到恐慌,中药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2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进校园

  2月14日,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进校园校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员共同发出了“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及推拿养生保健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倡议。随后,全国各地推动中医药进校园的活动逐步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中医晦涩难懂,让孩子上中医课,有点操之过急。

  点评:事实上,很多中医药中小学读本,都是比较浅显易懂,主要由历史故事、人物和神话引出来。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具有人文科学的属性,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从小培养健康生活的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纳入学校教育,会对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社会普及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让孩子们从小认同中医健康观,从而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正在找回多年来缺失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3 “神医”刘洪斌们

  6月10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曝出“神医”刘洪斌(或刘洪滨)变换9种身份,出现在各大卫视药品广告中的截图。6月20日,此事件在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等平台广泛传播,引起“围观”。网民态度一致,嘲讽其为“著名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并谴责相关部门和地方卫视的不作为。这个“专家”扮演的身份多为中医专家,推销的也多为中药。这些虚假广告假借中医药之名,会让社会对中医药产生误解。

  点评:中医药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开展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今后,对于类似事件,我们可以用法律制裁打着中医药旗号行骗的个人和机构。同时,在法律的贯彻落实上,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监管到位。也请媒体认真把关,不要给虚假广告提供传播平台。

  4 朱清时院士真气讲座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了题为《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讲座。他以亲身的经历、严谨的态度,为大家讲述了自己通过修习“心息合一”达到定境,进而感受真气运行的过程,并提出对真气、经络的研究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方法。一时间,“朱清时所宣扬的是科学还是伪科学”“院士专家在公共场合宣扬这类内容是否适宜”等话题,在科学界和民间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

  点评: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入生活,人们习惯性地用现代科学标准评判事物,很容易让民众产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狭隘和谬误。

  事实上,“气”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中国古代学术各个领域不乏以“气”作为构建理论框架的根基。这提示我们当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切莫戴着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科学主义的有色眼镜,而应首先带着敬意去学习和了解。只有真正的学通弄懂,才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创新。

  5 辟谷班的不规范现象

  6月5日,新京报刊登《暗访辟谷班:“大师”称意念发功可治病》调查性报道,并在其新媒体平台发布调查视频,各大媒体相继转载。报道调查北京某辟谷机构,披露其宣称辟谷不但能养生减肥,还可以治愈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疑难病症,更有“大师”现场“发功”辅助治疗。此事引发民众对于辟谷养生班这种形式的广泛讨论。

  点评:事实上,辟谷是传统养生锻炼方法的一种,属于气功的范畴,但将它“神话”成能治疗一切疑难杂症未免夸大其词。

  当代社会,人们日渐重视健康和养生,但是对中医养生知识却知之甚少,对于打着传统文化和中医旗号的所谓“养生知识”,不能进行理智分析与思考,这也让不法机构有机可乘。面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虚假宣传,群众要积极提高中医素养,增强辨别能力,才能练就“火眼金睛”,保护自身追求健康的权益不受侵害。

  6 多地查获走私穿山甲鳞片

  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其具有药用价值,让不法分子发现其中巨大的利益,导致多起走私穿山甲事件的发生。3月,上海海关在进口入境木材的集装箱内查获了3.1吨穿山甲鳞片。5月,香港截获7.2吨穿山甲鳞片,市值约460万港元。7月,深圳海关在盐田港查获穿山甲鳞片11.9吨。2017年,多地查获走私穿山甲鳞片,引发社会各界对穿山甲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强烈关注。

  点评: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材被列入我国药典,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等功效,市场价值不菲。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非法捕猎、售卖穿山甲,形成一条地下产业链。对此,有专家建议,要通过对穿山甲鳞片成分的分析,寻找替代品,逐步禁止或控制穿山甲鳞片入药。同时,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健全监管机制,杜绝捕猎、交易和消费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

  7 经典名方不需临床试验引争议

  11月29日,《自然》网站发表题为“China rolls back regulations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despite safety concerns”(《虽然有安全顾虑,中国(还是)降低了传统医药的规章标准》)的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中药或将不再需要通过中国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人体临床试验的问题。部分科学家由此对中药产品安全性表示担忧,甚至引起了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质疑。

  点评:这些经典名方都已具备长期的临床应用经验,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部分“经方”虽然“免临床试验”,但经典名方资格的认定,目录的制定,对制备方法、剂型、给药途径等的要求,以及“标准煎液”概念的提出,都是对中医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证。事实上,经典名方免临床试验并非我国首创,日韩两国早已实行。我国中医典籍卷帙浩繁,经典名方不计其数。对源自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简化审批程序,有利于将更多古代经典名方发扬光大,造福社会公众健康。

  8 山西一医生被质疑借住院考试卖书

  8月,《北京青年报》一篇《患者医院住院需要先考试?》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转载并引起讨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张英栋让患者考试住院的方式遭质疑,而考试内容出自他自己的书也被部分媒体认为有卖书之嫌。

  点评:在对疾病的认识上,中医不仅关注这个病,更注重生病的人,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不仅治病,还要治未病,帮患者调理出健康的身体。注重自我学习的广汗法,正是张英栋在运用中医特色治疗中整体观的体现,展现了中医的优势和方法创新。经调查,“通过考试来卖书”是因某些报道对“考试”入院这件事的放大和联想而产生的误解。

  9 《本草纲目》被质疑

  8月21日,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发表题为《要不是看了<本草纲目>,我还真以为李时珍是医生呢》一文,文章中举出多个例子,指责《本草纲目》中收录了诸多匪夷所思的药物和方子,如乱发、头垢、耳屎、指甲等。8月23日,网易以《史上最重口医书:<本草纲目>里,满目屎尿精血》为题进行了转载。网民对中医药的态度也受到影响。

  点评:中医古籍经典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诚然,基于古代文化水平、社会环境和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中医经典也存在一些瑕疵,传承千年的古老中医须去芜存菁。但《本草纲目》是部伟大医书不可否认,“无限”放大瑕疵,引导人们否定中医,对医学进步毫无裨益。

  10 民族医医师资格等假证考试培训借中医药法行骗

  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及部分地方中医药管理局陆续接到关于“民族医医师资格”“中医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康复理疗师”“带电推拿技术师”“健康管理师”“调理保健师”性质及真实性等问题的咨询与举报。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中国中医”后台也有多位粉丝对“民族医师培训”提出质疑。

  点评:此事件中骗子机构主要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信息隐蔽但阅读量较高,而且持续发布此类信息,再冠以官方名义,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此类“假证培训班”对贯彻落实中医药法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假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之名会让民间中医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产生误解。针对此事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反应、及时发声、回应关切,在舆情回应时间上把握合理,内容上权威有效,得到网民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