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8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基地”),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由临床研究一体化平台构建及重点病种中风病中医康复研究两部分组成,以实现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医院由临床型向创新型方向发展的目标。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承担了重要的临床教学任务,是适合中医专业学生的中医临床实践基地。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地的建立将惠及在医院实习的每一名学生,每年可以为600余名学生提供更优质实习机会。”
中风病中医康复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康复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医院将开展中风病从急性期到后期社区康复等全方位的临床及科研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并将持续开展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杜肯大学、美国瑞顿大学等国内及国际知名学府联合培养康复临床人才的项目,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不断提高中风病中医康复的师资层次。”李灿东说,学校每年进入临床实习的康复专业本科生及规培研究生大约有100人,包括在基地实习的学生,以及医院科研联盟单位的实习生。
“基地强化中医临床能力提升和学术经验的总结,突出中医思维在疾病诊断、预防治疗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中医思维训练、疑难病例讨论、中医技能培训,学习老中医经验。此外,医院也将大力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通过参与临床研究项目,学习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加强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的整理和传承研究。”李灿东说。
为中医学校学生建立中医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整个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规培都沿用现代西医的模式。这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统一的教学标准,但也必然造成所有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的局面。”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告诉记者。
《中医药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提出:“中医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评价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但目前中医高等教育主要参照西医的课程范式,侧重现代医学理论和还原思维模式的训练,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医学术的传承,临床中医师普遍存在着整体观念淡化、中医思维能力弱化,个性化特点不突出。
《中医药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但在部分地区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不仅导致中医临床实践基地的减少,也造成中医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导致中医服务能力下降。
目前,中医医院一般采取的是中西医两套临床诊疗方法,特别是住院部实际基本上是以西医为主体,也按西医分科,所以学生们去了实习以后,真正中医的东西很难学得到。“看看我们大部分中医医院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现在临床大夫大部分都还是中西并用,或者西医思维为主导的一种临床的服务模式。”李灿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那么现在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规培要按照科室群轮转,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学生学到更多的是西医和西医的思维,中医思维就比较欠缺;另外有一些真正的名中医、国医大师,他们很多临床工作都是在门诊,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一般的门诊部很难成为中医药大学的实践教学基地,这就导致学生的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会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要改变中医实践基地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发挥中医药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
在谈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就业好的专业有哪些时,李灿东告诉记者,“护理学、康复医学、影像技术的就业形势比较好,社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很大是一个原因。但是作为一所中医院校,最受学生欢迎和社会期待最高的是中医学和针灸学专业,这两个专业招生分数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学生入学以后,大多认为这是最有吸引力的专业。”
什么是中医的特色优势?李灿东告诉记者,中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医的一些切实简单有效的特殊疗法,这些“招”和“术”通过简单的培训,在基层医院或者家庭都可以利用起来,它的普及能发挥很好的效果,惠及广大百姓;第二个层次是“法”,即掌握了中医理论,应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指导针灸、中药或其他方法治病;第三个层次是“道”,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健康与疾病、看待人和自然关系。“希望大家不要简单地认为,拔火罐、草皮树根啊就是中医的全部,或者因为其方便简单而否定它的科学价值。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中医的掌握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培养人才也要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